《山海经》中次七经
《中次七经》记录了休与山到大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风貌。它们大致位于今河南省境内。
这列山中有许多奇草怪兽,如用来制箭的夙条、可疗毒的焉酸、吃了不生瘤子的无条,以及牛伤、嘉荣草等,还有三只脚的龟,舌头反生、尾巴分叉的文文兽栖息在山中。此外,经中还记录了天帝之女死后化身为?草、天愚神呼风唤雨的神话故事。
中次七经苦山之首,曰休与之山。其上有石焉,名曰帝台之棋,五色而文,其状如鹑卵。帝台之石,所以祷百神者也,服之不蛊。有草焉,其状如蓍,赤叶而本丛生,名曰夙条,可以为簳。原文与解释 »
东三百里,曰鼓钟之山,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。有草焉,方茎而黄华,员叶而三成,其名曰焉酸,可以为毒。其上多砺,其下多砥。原文与解释 »
又东二十里,曰苦山。有兽焉,名曰山膏,其状如逐,赤若丹火,善詈。其上有木焉,名曰黄棘,黄华而员叶,其实如兰,服之不字。有草焉,员叶而无茎,赤华而不实,名曰无条,服之不瘿。原文与解释 »
又东五十二里,曰放皋之山。明水出焉,南流注于伊水,其中多苍玉。有木焉,其叶如槐,黄华而不实,其名曰蒙木,服之不惑。有兽焉,其状如蜂,枝尾而反舌,善呼,其名曰文文。原文与解释 »
又东三十里,曰泰室之山。其上有木焉,叶状如梨而赤理,其名曰栯木,服者不妒。有草焉,其状如[艹术(上下)],白华黑实,泽如蘡薁,其名曰?草,服之不昧。上多美石。原文与解释 »
又东三十里,曰浮戏之山。有木焉,叶状如樗而赤实,名曰亢木,食之不蛊。汜水出焉,而北流注于河。其东有谷,因名曰蛇谷,上多少辛。原文与解释 »
又东四十里,曰少陉之山。有草焉,名曰[艹冈(上下)]草,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,实如蘡薁,食之不愚。器难之水出焉,而北流注于役水。原文与解释 »
又东南十里,曰太山。有草焉,名曰梨,其叶状如荻而赤华,可以已疽。太水出于其阳,而东南流注于役水;承水出于其阴,而东北流注于役。原文与解释 »
又东三十里,曰大騩之山,其阴多铁、美玉、青垩。有草焉,其状如蓍而毛,青华而白实,其名曰[艹狼(上下)],服之不夭,可以为腹病。?原文与解释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