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文选》 » 物色 > 谢希逸

《文选》谢希逸

谢庄(421—466),字希逸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南朝宋代文学家。他为太常谢弘微之子,幼而聪慧,七岁能文,宋文帝向弘微赞为“蓝田生玉”。初为始兴王濬后军法曹行参军,又转随王诞后军咨议,并领记室;后曾任吏部尚书、吴郡太守,官至金紫光禄大夫。

在政治上,谢庄对外要求收复中原,反对与北魏议和;对内主张不限门阀,任用贤能。他能文章,善诗赋。所作《怀园引》抒写怀念中原欲归不得的忧思,为世所称。著有诗文四百余篇,后多散佚,明人辑有《谢光禄集》。

月赋一首

《月赋》是谢庄辞赋的代表作。赋中的情节纯属虚构。作者假托陈王曹植在好友应玚、刘桢逝世以后,感到人生短促而功业未就,内心郁悒,在月色清明的夜晚游山消忧,并要王粲命笔作赋。王粲深知陈王的心情,在赋中描绘的月夜景色,渗透了陈王好友零落、处境孤危的忧伤,创造了空灵凄清的意境,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惆怅。末尾的两首歌词,流露出怀念“美人”、渴望归去的心情,表达了期望贤君出现和及时有所作为的心愿。何义门评价此赋说:“前写月之故实,次入即景之语,后言兴感之情,大意全在二歌。”把握了此赋主旨之所在。

谢庄是晋代谢安之后裔,东晋亡后,在刘宋王族的控制下,显赫一时的谢家大族已经失势,特别在宋文帝元嘉十年(433)谢灵运被杀后,更使谢庄感到门庭冷落,处境孤危。《月赋》的构思与情调,正是与作者这样的处境和心情密切相关的。

陈王初丧应、刘,端忧多暇。绿苔生阁,芳尘凝榭。悄焉疚怀,不怡中夜。乃清兰路,肃桂苑;腾吹寒山,弭盖秋阪。临浚壑而怨遥,登崇岫而伤远。于时斜汉左界,北陆南躔;白露暧空,素月流天。沉吟齐章,殷勤陈篇。抽毫进牍,以命仲宣。原文与解释 »

仲宣跪而称曰:“臣东鄙幽介,长自丘樊,昧道懵学,孤奉明恩。臣闻沉潜既义,高明既经,日以阳德,月以阴灵。擅扶光于东沼,嗣若英于西冥。引玄兔于帝台,集素娥于后庭。朒朓警阙,朏魄示冲。顺辰通烛,从星泽风。增华台室,扬采轩宫。委照而吴业昌,沦精而汉道融。原文与解释 »

“若夫气霁地表,云敛天末,洞庭始波,木叶微脱。菊散芳于山椒,雁流哀于江濑;升清质之悠悠,降澄辉之蔼蔼。列宿掩缛,长河韬映;柔祇雪凝,圆灵水镜;连观霜缟,周除冰净。君王乃厌晨欢,乐宵宴;收妙舞,弛清县;去烛房,即月殿;芳酒登,鸣琴荐。原文与解释 »

“若乃凉夜自凄,风篁成韵。亲懿莫从,羁孤递进。聆皋禽之夕闻,听朔管之秋引。于是弦桐练响,音容选和。徘徊《房露》,惆怅《阳阿》。声林虚籁,沦池灭波。情纡轸其何托?诉皓月而长歌。”原文与解释 »

歌曰:“美人迈兮音尘阙,隔千里兮共明月。临风叹兮将焉歇?川路长兮不可越。”歌响未终,余景就毕;满堂变容,回遑如失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称歌曰:“月既没兮露欲晞,岁方晏兮无与归;佳期可以还,微霜沾人衣!”陈王曰:“善。”乃命执事,献寿羞璧。敬佩玉音,复之无 。原文与解释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