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文选》 » » 任彦昇 > 朕长驱樊、邓,直指商郊;因藉时来,乘此历运,当扆永…+

朕长驱樊、邓,直指商郊;因藉时来,乘此历运,当扆永念,犹怀惭德。何者百王之弊,齐季斯甚?衣冠礼乐,扫地无余。斫雕刓方,经纶草昧。采三王之礼,冠履粗分;因六代之乐,宫判始辨。而百度草创,仓廪未实。若终、亩不税,则国用靡资;百姓不足,则恻隐深虑。每时入刍藁,岁课田租,愀然疚怀,如怜赤子。今欲使朕无满堂之念,民有家给之饶,渐登九年之畜,稍去关市之赋。子大夫当此三道,利用宾王,斯理何从,伫闻良说。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朕长驱note-name:樊1樊:地名。樊阳,即今河南济源西南。邓:古地名。在今山东滋阳境内。、邓,直指商郊note-name:商郊2商郊:殷纣王之都地。以商喻齐。;因藉时来note-name:时来3时来:天时之来到。指齐东昏侯萧宝卷无道,武帝伐之,而齐禅位于帝。,乘此历运note-name:历运4历运:历数运会。,当note-name:扆5扆:扆(yǐ),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周公屏成而及武王,履天下之籍,负扆而坐,诸侯趋走堂下。”永念,犹怀惭德note-name:惭德6惭德:自谦无德,而为#-666aa;君。。何者百王之弊note-name:百王之弊7百王之弊:《汉书·武帝纪赞》:“汉承百王之弊,#guoxue666-com;祖拨乱反正。”百王,古来之王。,齐note-name:季8季:末年。斯甚?衣冠note-name:衣冠9衣冠:指制度。礼乐:指轨仪。礼乐,扫地无余note-name:扫地无余10扫地无余:如扫地而净,一无余者。斫雕刓方note-name:斫雕刓方11斫雕刓方:斫雕刓(wán)方,谓改变前#-666aa;作法。斫雕,《史记·酷吏列传序》:“汉兴,破觚而为圆,斫雕而为朴。”《索隐》引晋灼:“斫理凋弊之俗,使反质朴。”刓方,即刓方为圆。经纶草昧note-name:经纶草昧12经纶草昧:言造物之始,比于冥昧,言欲经营理造礼乐。经纶,经营论理。草,草创。昧,昧爽。。采三王之礼note-name:三王之礼13三王之礼:夏、商、周三代之礼。冠履note-name:冠履14冠履:指制度。粗:略。粗分;因六代note-name:六代15六代:黄帝、尧、舜及夏、商、周。之乐,宫判note-name:宫判16宫判:古代悬乐之制。《周礼·小胥》:“正乐县之位:王,宫县;诸侯,轩县;卿大夫,判县;士,特县。”按,宫悬,四面悬挂。轩悬,去其一面。判悬,又去其一面。特悬,又去其一面。县,同“悬”。宫判,亦言制度。始辨。而百度note-name:百度17百度:法制。草创:始造。草创,仓廪未实note-name:未实18未实:无储备,不充实。。若终、亩note-name:终、亩19终、亩:古代田地面积单位。不税:不收赋税。不税,则国用靡资;百姓不足note-name:不足20不足:不富足。,则恻隐note-name:恻隐21恻隐:张铣注:“内忧于心。”深虑。每时入刍藁note-name:刍藁22刍藁:刍藁(chú gǎo),喂牲口之干草。这里泛指粮草。,岁note-name:课23课:收。田租,愀然note-name:愀然24愀然:愀(qiǎo)然,忧惧貌。疚怀:不安于心。疚怀,如怜赤子note-name:赤子25赤子:婴儿。此指百姓。。今欲使朕无满堂之念,民有家给之饶note-name:“今欲”二句26“今欲”二句:谓一#-666aa;向隅,则满堂不乐。今天下百姓未安,欲令其安,使我无不乐之念,人皆有资给之足,可得乎?满堂之念,李善注引《说苑》曰:“古人于天下也,譬一堂之上,今有满堂饮酒,有一人#-666ll;索然向隅泣,则一堂之人皆不乐也。”给之饶,《邓析子》曰:“圣人逍遥一世之间,而家给人足,天下太平也。”渐登note-name:渐登27渐登:九年耕,有三年之蓄,以少至多,故云渐登蓄积。九年之畜(xù):《春秋穀梁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:“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,无六年之畜曰急。”畜,积贮。九年之畜,稍去note-name:稍去28稍去:逐渐免除。关市之赋:《逸周书·大聚》:“关市平,商贾归之。”《周礼·大宰》:“七曰关市之赋。”孔疏:“王畿四面皆有关门,及王之市廛二处。”关市之赋。子大夫当此三道note-name:三道29三道:指国体、#-666aa;事、直言。利用宾王note-name:利用宾王30利用宾王:才可利于时用,为帝王之宾客。斯理何从note-name:斯理何从31斯理何从:意谓既要供国家之用,又要减轻百姓之负担,此何由而得之。note-name:伫32伫:立待。良说:好主张。闻良说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我当年进#-666kk;樊阳、邓城,直逼齐都;借助天时之便,乘着气数运会,竟倚屏而坐,南面称帝,说来也觉惭愧。何以齐朝末年集历代帝王之弊端,如此严重?礼乐制度,破坏殆尽。开国以来,拨乱反正,草创鸿业。吸取三王时代的优良传统,礼仪初#-666dd;;凭借六代以来的礼乐制度,规矩#-666dd;明。只是百废待兴,而国库仍未充实。如果农税免收,那么国用无资;倘若百姓不富,那么我于心不安。所以每当征粮纳税,我怜恤百姓,忧心如焚。现在要使我消除忧患,做到#-666aa;足家富,渐渐达到家有多年存粮,逐渐减免关市之税。列位爱卿面对国体、#-666aa;事、直言,发挥你们的聪明才干,究竟如何是好,立待良策。

原文翻译

朕长驱樊、邓,直指商郊;因藉时来,乘此历运,当扆永念,犹怀惭德。何者百王之弊,齐季斯甚?衣冠礼乐,扫地无余。斫雕刓方,经纶草昧。采三王之礼,冠履粗分;因六代之乐,宫判始辨。而百度草创,仓廪未实。若终、亩不税,则国用靡资;百姓不足,则恻隐深虑。每时入刍藁,岁课田租,愀然疚怀,如怜赤子。今欲使朕无满堂之念,民有家给之饶,渐登九年之畜,稍去关市之赋。子大夫当此三道,利用宾王,斯理何从,伫闻良说。

我当年进#-666kk;樊阳、邓城,直逼齐都;借助天时之便,乘着气数运会,竟倚屏而坐,南面称帝,说来也觉惭愧。何以齐朝末年集历代帝王之弊端,如此严重?礼乐制度,破坏殆尽。开国以来,拨乱反正,草创鸿业。吸取三王时代的优良传统,礼仪初#-666dd;;凭借六代以来的礼乐制度,规矩#-666dd;明。只是百废待兴,而国库仍未充实。如果农税免收,那么国用无资;倘若百姓不富,那么我于心不安。所以每当征粮纳税,我怜恤百姓,忧心如焚。现在要使我消除忧患,做到#-666aa;足家富,渐渐达到家有多年存粮,逐渐减免关市之税。列位爱卿面对国体、#-666aa;事、直言,发挥你们的聪明才干,究竟如何是好,立待良策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:地名。樊阳,即今河南济源西南。邓:古地名。在今山东滋阳境内。

〔2〕商郊:殷纣王之都地。以商喻齐。

〔3〕时来:天时之来到。指齐东昏侯萧宝卷无道,武帝伐之,而齐禅位于帝。

〔4〕历运:历数运会。

〔5〕:扆(yǐ),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周公屏成而及武王,履天下之籍,负扆而坐,诸侯趋走堂下。”

〔6〕惭德:自谦无德,而为#-666aa;君。

〔7〕百王之弊:《汉书·武帝纪赞》:“汉承百王之弊,#guoxue666-com;祖拨乱反正。”百王,古来之王。

〔8〕:末年。

〔9〕衣冠:指制度。礼乐:指轨仪。»

〔10〕扫地无余:如扫地而净,一无余者。

〔11〕斫雕刓方:斫雕刓(wán)方,谓改变前#-666aa;作法。斫雕,《史记·酷吏列传序》:“汉兴,破觚而为圆,斫雕而为朴。”《索隐》引晋灼:“斫理凋弊之俗,使反质朴。”刓方,即刓方为圆。

〔12〕经纶草昧:言造物之始,比于冥昧,言欲经营理造礼乐。经纶,经营论理。草,草创。昧,昧爽。

〔13〕三王之礼:夏、商、周三代之礼。

〔14〕冠履:指制度。粗:略。

〔15〕六代:黄帝、尧、舜及夏、商、周。

〔16〕宫判:古代悬乐之制。《周礼·小胥》:“正乐县之位:王,宫县;诸侯,轩县;卿大夫,判县;士,特县。”按,宫悬,四面悬挂。轩悬,去其一面。判悬,又去其一面。特悬,又去其一面。县,同“悬”。宫判,亦言制度。

〔17〕百度:法制。草创:始造。»

〔18〕未实:无储备,不充实。

〔19〕终、亩:古代田地面积单位。不税:不收赋税。

〔20〕不足:不富足。»

〔21〕恻隐:张铣注:“内忧于心。”»

〔22〕刍藁:刍藁(chú gǎo),喂牲口之干草。这里泛指粮草。

〔23〕:收。

〔24〕愀然:愀(qiǎo)然,忧惧貌。疚怀:不安于心。»

〔25〕赤子:婴儿。此指百姓。»

〔26〕“今欲”二句:谓一#-666aa;向隅,则满堂不乐。今天下百姓未安,欲令其安,使我无不乐之念,人皆有资给之足,可得乎?满堂之念,李善注引《说苑》曰:“古人于天下也,譬一堂之上,今有满堂饮酒,有一人#-666ll;索然向隅泣,则一堂之人皆不乐也。”给之饶,《邓析子》曰:“圣人逍遥一世之间,而家给人足,天下太平也。”

〔27〕渐登:九年耕,有三年之蓄,以少至多,故云渐登蓄积。九年之畜(xù):《春秋穀梁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:“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,无六年之畜曰急。”畜,积贮。

〔28〕稍去:逐渐免除。关市之赋:《逸周书·大聚》:“关市平,商贾归之。”《周礼·大宰》:“七曰关市之赋。”孔疏:“王畿四面皆有关门,及王之市廛二处。”

〔29〕三道:指国体、#-666aa;事、直言。

〔30〕利用宾王:才可利于时用,为帝王之宾客。

〔31〕斯理何从:意谓既要供国家之用,又要减轻百姓之负担,此何由而得之。

〔32〕:立待。良说:好主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