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,犹然而材剧志大,闻见杂博。案往旧造说,谓之五行,甚僻违而无类,幽隐而无说,闭约而无解。案饰其辞,而祗敬之,曰:此真先君子之言也。子思唱之,孟轲和之。世俗之沟犹瞀儒、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,遂受而传之,以为仲尼、子弓为兹厚于后世:是则子思、孟轲之罪也。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略1略:大致。法先王而不知其统,犹然而
2犹然而:另作“然而犹”。材剧志大,闻见杂博。案往旧造说,谓之五行
3五行:即五常,仁义礼智信。,甚僻违而无类,幽隐而无说,闭约而无解。案
4案:语助词。饰其辞,而祗
5祗: 祗(zhī),敬。敬之,曰:此真先君子之言也。子思
6子思:战国时鲁国#-666aa;,孔伋,孔子孙。唱
7唱:通“倡”。之,孟轲
8孟轲:即孟子 ,战国时邹国#-666aa;,儒家 代表人物,被尊为亚圣。和之。世俗之沟犹瞀
9沟犹瞀: 沟犹瞀(mào),犹,语助词。沟瞀,愚昧无知。儒、嚾嚾
10嚾嚾: 嚾(huān)嚾,喧闹。然不知其所非也,遂受而传之,以为仲尼、子弓
11子弓:即仲弓,孔子弟子。为兹厚于后世:是则子思、孟轲之罪也。

【翻译】
大致效法先圣王,而不知先圣王的纲纪,还以为自己才多志大,见闻博杂。根据以往旧学说而造出新学说,叫作五行,乖僻违背而不#-666ff;乎伦类,道理幽深隐微而没有解说,义理隐闭简约而没有解释,文饰他们的学说,恭敬地说:这真是先祖先师的说法。子思提倡,孟轲和应,世俗愚昧无知的儒家之徒,喧喧闹闹不知他们的错误。于是接受而传授这学说,以为是孔子、子弓推崇于后世的。这就是子思、孟轲的罪过。
原文 | 翻译 |
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,犹然而材剧志大,闻见杂博。案往旧造说,谓之五行,甚僻违而无类,幽隐而无说,闭约而无解。案饰其辞,而祗敬之,曰:此真先君子之言也。子思唱之,孟轲和之。世俗之沟犹瞀儒、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,遂受而传之,以为仲尼、子弓为兹厚于后世:是则子思、孟轲之罪也。 | 大致效法先圣王,而不知先圣王的纲纪,还以为自己才多志大,见闻博杂。根据以往旧学说而造出新学说,叫作五行,乖僻违背而不#-666ff;乎伦类,道理幽深隐微而没有解说,义理隐闭简约而没有解释,文饰他们的学说,恭敬地说:这真是先祖先师的说法。子思提倡,孟轲和应,世俗愚昧无知的儒家之徒,喧喧闹闹不知他们的错误。于是接受而传授这学说,以为是孔子、子弓推崇于后世的。这就是子思、孟轲的罪过。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略:大致。
〔2〕犹然而:另作“然而犹”。
〔3〕五行:即五常,仁义礼智信。»
〔4〕案:语助词。
〔5〕祗: 祗(zhī),敬。
〔6〕子思:战国时鲁国#-666aa;,孔伋,孔子孙。»
〔7〕唱:通“倡”。
〔8〕孟轲:即孟子 ,战国时邹国#-666aa;,儒家 代表人物,被尊为亚圣。»
〔9〕沟犹瞀: 沟犹瞀(mào),犹,语助词。沟瞀,愚昧无知。
〔10〕嚾嚾: 嚾(huān)嚾,喧闹。
〔11〕子弓:即仲弓,孔子弟子。
扩展阅读
【解读】
同是儒家之徒,为何荀子认为孟子的学说错误,有罪过呢?这就是因为不#-666ff;乎荀子心目中的圣王之道、建立天下统类的精#-666nn;。孟子说兴起#-666aa;心志之道,注重#-666aa;禽之辨,由#-666aa;主观心性来说,但并没有就人在自然天地万物之上,由客观意义来说。荀子的礼义之道,就是人文世界形成之道。人在自然世界之上,建立起一个人文世界。荀子认为圣贤之道,不只是说人如何兴起自己的心志,更要说人和各种类自然物的关系、人和人的关系。这才是真正尽人伦、尽礼制的圣王之道,才真正是继承孔子开出的多元人文世界之道。因为由荀子来看,孟子除了性善论和他相反外,孟子虽根据孔子而说,但只注重说自己的心,只是幽深隐微简约的义理,不是真正孔子之道,所以说孟子错误。其实一从主观心志说,一从客观人文世界说,正好互相补充,而不是真正互相对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