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山海经》 » 第五卷 中山经 > 中次八经

《山海经》中次八经

《中次八经》中记载了景山至琴鼓山共计二十三座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风貌。这些山大致位于今湖北和安徽境内。

这列山系物产丰富,盛产黄金、玉石、铁、青雘、垩土、白珉等矿物,还栖息着许多野兽,如牦牛、虎豹、闾、麋、麖、麂、兕、牛等,还生长着各种植物。经中详细描述了[单{虫虫}(上下)]围、计蒙、涉[单{虫虫}(上下)]三位神的相貌。

中次八经插图

中次八经荆山之首,曰景山,其上多金、玉,其木多杼、檀。雎水出焉,东南流注于江,其中多丹粟,多文鱼。原文与解释 »

东北百里,曰荆山,其阴多铁,其阳多赤金,其中多牦牛,多豹、虎,其木多松、柏,其草多竹,多橘、櫾。漳水出焉,而东南流注于雎,其中多黄金,多鲛鱼。其兽多闾、麋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北百五十里,曰骄山,其上多玉,其下多青雘,其木多松、柏,多桃枝、钩端。神[单{虫虫}(上下)]围处之,其状如人面,羊角虎爪,恒游于雎、漳之渊,出入有光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北百二十里,曰女几之山,其上多玉,其下多黄金,其兽多豹、虎,多闾、麋、麖、麂,其鸟多白鷮,多翟,多鸩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北二百里,曰宜诸之山,其上多金、玉,其下多青雘。洈水出焉,而南流注于漳,其中多白玉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北三百五十里,曰纶山,其木多梓、枏,多桃枝,多柤、栗、橘、櫾,其兽多闾、麈、羚、?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二百里,曰陆[阝危(左右)]之山,其上多?琈之玉,其下多垩,其木多杻、橿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百三十里,曰光山,其上多碧,其下多木。神计蒙处之,其状人身而龙首,恒游于漳渊,出入必有飘风暴雨。?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百五十里,曰岐山,其阳多赤金,其阴多白珉,其上多金、玉,其下多青雘,其木多樗。神涉[单{虫虫}(上下)]处之,其状人身而方面,三足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百三十里,曰铜山,其上多金、银、铁,其木多榖、柞、柤、栗、橘、櫾,其兽多犳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北一百里,曰美山,其兽多兕、牛,多闾、麈,多豕、鹿,其上多金,其下多青雘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北百里,曰大尧之山,其木多松、柏,多梓、桑,多机;其草多竹;其兽多豹、虎、羚、?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北三百里,曰灵山,其上多金、玉,其下多青雘,其木多桃、李、梅、杏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北七十里,曰龙山,上多寓木,其上多碧,其下多赤锡,其草多桃枝、钩端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南五十里,曰衡山,上多寓木、榖、柞,多黄垩、白垩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南七十里,曰石山,其上多金,其下多青雘,多寓木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南百二十里,曰若山,其上多?琈之玉,多赭,多邽石,多寓木,多柘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南一百二十里,曰彘山,多美石,多柘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南一百五十里,曰玉山,其上多金玉,其下多碧、铁,其木多柏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南七十里,曰讙山,其木多檀,多邽石,多白锡。郁水出于其上,潜于其下,其中多砥砺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北百五十里,曰仁举之山,其木多榖、柞,其阳多赤金,其阴多赭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五十里,曰师每之山,其阳多砥砺,其阴多青雘。其木多柏,多檀,多柘;其草多竹。原文与解释 »

又东南二百里,曰琴鼓之山,其木多榖、柞、椒、柘;其上多白珉,其下多洗石;其兽多豕、鹿,多白犀;其鸟多鸩。原文与解释 »

凡荆山之首,自景山至琴鼓之山,凡二十三山,二千八百九十里。其神状皆鸟身而人面。其祠:用一雄鸡祈瘗,用一藻圭,糈用稌。骄山,冢也。其祠:用羞酒少牢祈瘗,婴毛一璧。原文与解释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