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上古之初肇,自昊穹兮生民,历选列辟,以迄于秦。率迩者踵武,逖听者风声。纷纶威蕤,湮灭而不称者,不可胜数。继韶夏,崇号谥,略可道者,七十有二君。罔若淑而不昌,畴逆失而能存?轩辕之前,遐哉邈乎,其详不可得闻已。五三《六经》,载籍之传,维风可观也。《书》曰:“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!”因斯以谈,君莫盛于唐尧,臣莫贤于后稷。后稷创业于唐尧,公刘发迹于西戎,文王改制,爰周郅隆,大行越成。而后陵迟衰微,千载亡声,岂不善始善终哉?然无异端,慎所由于前,谨遗教于后耳。故轨迹夷易,易遵也;湛恩厖鸿,易丰也;宪度著明,易则也;垂统理顺,易继也。是以业隆于 ,而崇冠于二后。揆厥所元,终都攸卒,未有殊尤绝迹,可考于今者也。然犹蹑梁父、登泰山,建显号、施尊名。原文解释
【原文】
伊1伊:发语词。肇:创建,初始。上古之初肇,自昊穹
2昊穹:李善注引张揖曰:“昊穹,春夏天名。”即指天。兮生民,历选
3选:选(suàn),通“算”,数,算。辟(bì):君主。列辟,以迄于秦
4秦:指秦统一天下。。率
5率:遵循。迩:近。踵武:循着前#-666aa;的足迹走。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。踵,跟随。武,足迹。迩者踵武,逖
6逖:逖(tì),远。风声: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颜师古注:“风声,总谓遗风嘉声。”听者风声。纷纶
7纷纶:李善注引张揖曰:“纷纶,乱貌。”威蕤(ruí):茂盛。此指多。威蕤,湮灭
8湮灭:湮(yān)灭,埋没,磨灭。而不称者,不可胜数。继韶夏
9韶夏:李善注引文颖曰:“韶,明也。夏,大也。德明大。”,崇号谥
10号谥:指古代给予封泰山的帝王表示褒扬的称号。,略可道者,七十有二君
11七十有二君:李善注引文颖曰:“封禅于泰山者,七十有二#-666aa;也。”。罔若淑而不昌,畴逆失而能存
12“罔若淑”二句:李善注引#-666hh;虔曰:“无有始善而后不昌者,又无逆失而能存之者。”罔,无。若,顺。淑,善。畴,谁。?轩辕
13轩辕:黄帝。之前,遐哉邈乎
14遐、邈:都是远的意思。,其详不可得闻已。五三
15五三:五,指五帝。三,指三王。《六经》,载籍之传,维风
16风:即风声。可观也。《书》曰:“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
17“元首”二句:《尚书·益稷》:“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,庶事康哉。”《尚书易解》:“皋陶言君明则臣良,而众事皆安。”元首,指君主。股肱,喻群臣。!”因斯以谈,君莫盛于唐尧,臣莫贤于后稷
18后稷:名弃。舜时掌管农事的官,周朝的祖先。。后稷创业于唐尧,公刘
19公刘:古代周部族的祖先,相传为后稷的曾孙。发迹于西戎,文王改制
20文王改制:李善注引文颖曰:“文王始开王业,改正朔,易#-666hh;色,太平之道,于是成也。”,爰
21爰:及,到。郅(zhì)隆:昌盛,兴隆。郅,大,盛。周郅隆,大行
22行:道。越:于是。越成。而后陵迟
23陵迟:衰落。衰微,千载亡声
24亡声:李善注引郑玄曰:“无声,无有恶声也。”,岂不善始善终哉?然无异端,慎所由
25慎所由:李善注:“言周之先王,创制垂业,既慎其规模,又谨其遗教也。”于前,谨遗教于后耳。故轨迹夷易,易遵也
26“故轨迹”二句:李善注:“夷、易,皆平也。言周之轨迹平易,易可遵奉也。”轨迹,法则,制度。;湛恩厖鸿,易丰也
27“湛恩”二句:李善注:“言湛恩广大,易可丰厚也。”湛,同“沉”,深。厖(páng)、鸿,皆大的意思。丰,用作动词,使丰富、丰厚。;宪
28宪:法令。度:法制,法度。著明:明显。度著明,易则
29则:效法。也;垂统理顺,易继也
30“垂统”二句:李善注引张揖曰:“垂,悬也。统,绪也。理,通也。文王重《易》六爻,穷理尽性,悬于后世,其道和顺,易续而明。孔子得错其象,而彖其辞。”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颜师古注:“统业直言所垂之业,其理至顺,故令后嗣易继之耳,非谓演《易》也。”。是以业隆于
31注解[31]:[img alt="生僻字_古文自编5117号"]/pic/texts/xwuvz-vwwu.png[/img](qiǎng bǎo):同“襁褓”,指幼儿。此谓成王。,而崇冠
32崇冠:崇,尊崇。冠,覆盖,超过。二后:李善注引孟康曰:“二后,谓文、武也。周公辅成王以致太平,#-666ii;德冠于文、武者,遵法易故。”于二后。揆
33揆:揆(kuí),度量,揣度。元:始。厥所元,终都攸卒
34都、卒:李善注引张揖曰:“都,于也。卒,终也。”攸(yōu):语助词,无义。,未有殊尤
35殊尤:特异的,突出的。绝迹:卓绝的#-666ii;业,不寻常的事迹。绝迹,可考于今者也。然犹蹑梁父、登泰山,建显号、施尊名
36显号、尊名:李善注:“谓封禅也。”。

【翻译】
从远古开始,上天创造#-666aa;类以来,经历了无数代帝王,才到达秦朝。离这些帝王近的,还可以遵循他们的足迹;离这些帝王远的,也能听到关于他们的遗风嘉声。众多的王朝与国君,埋没无闻的,已数不胜数。能够继承光明正大德行,崇其谥号,大略可以说出的,只有七十二位国君。有哪一个国君和顺美善的不昌盛,倒行逆施的能够永存呢?黄帝以前,太遥远太渺茫了,那时的详情不可能听得到。《六经》上记载的五帝三王的事迹,他们的遗风嘉声是可以知道的。《尚书》说:“君王英明,大臣贤良!”根据这话来说,君王中没有比唐尧更英明的,大臣里也没有比后稷更贤良的。后稷在唐尧之世创业,公刘在西戎得志通显,周文王更改了体制,于是周朝日益昌盛,形成了太平大道。以后周朝虽然逐渐衰落,近千年的周王朝并没有恶劣名声,这难道不算善始善终吗?像这样没有不#-666ff;正统的事,周朝的先王们在创立体制和将事业传下去时,对待前#-666aa;的东西和教诲后代都十#-666dd;谨慎。所以周朝的制度平易,容易遵奉;恩泽宏大,易为厚重;法度明显,容易效法;传统贯通,容易继承。因此周朝的事业在周成王年幼时就开始兴隆发展,周公的#-666ii;德终于超过了文王和武王。揣度周王朝从始到终,并没有什么特异卓绝的#-666ii;业,值得我们今天研求的。但他们还要踏梁父、登泰山,举行封禅大典,创立显赫的封号,给予尊贵的名称。
原文 | 翻译 |
伊上古之初肇,自昊穹兮生民,历选列辟,以迄于秦。率迩者踵武,逖听者风声。纷纶威蕤,湮灭而不称者,不可胜数。继韶夏,崇号谥,略可道者,七十有二君。罔若淑而不昌,畴逆失而能存?轩辕之前,遐哉邈乎,其详不可得闻已。五三《六经》,载籍之传,维风可观也。《书》曰:“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!”因斯以谈,君莫盛于唐尧,臣莫贤于后稷。后稷创业于唐尧,公刘发迹于西戎,文王改制,爰周郅隆,大行越成。而后陵迟衰微,千载亡声,岂不善始善终哉?然无异端,慎所由于前,谨遗教于后耳。故轨迹夷易,易遵也;湛恩厖鸿,易丰也;宪度著明,易则也;垂统理顺,易继也。是以业隆于 | 从远古开始,上天创造#-666aa;类以来,经历了无数代帝王,才到达秦朝。离这些帝王近的,还可以遵循他们的足迹;离这些帝王远的,也能听到关于他们的遗风嘉声。众多的王朝与国君,埋没无闻的,已数不胜数。能够继承光明正大德行,崇其谥号,大略可以说出的,只有七十二位国君。有哪一个国君和顺美善的不昌盛,倒行逆施的能够永存呢?黄帝以前,太遥远太渺茫了,那时的详情不可能听得到。《六经》上记载的五帝三王的事迹,他们的遗风嘉声是可以知道的。《尚书》说:“君王英明,大臣贤良!”根据这话来说,君王中没有比唐尧更英明的,大臣里也没有比后稷更贤良的。后稷在唐尧之世创业,公刘在西戎得志通显,周文王更改了体制,于是周朝日益昌盛,形成了太平大道。以后周朝虽然逐渐衰落,近千年的周王朝并没有恶劣名声,这难道不算善始善终吗?像这样没有不#-666ff;正统的事,周朝的先王们在创立体制和将事业传下去时,对待前#-666aa;的东西和教诲后代都十#-666dd;谨慎。所以周朝的制度平易,容易遵奉;恩泽宏大,易为厚重;法度明显,容易效法;传统贯通,容易继承。因此周朝的事业在周成王年幼时就开始兴隆发展,周公的#-666ii;德终于超过了文王和武王。揣度周王朝从始到终,并没有什么特异卓绝的#-666ii;业,值得我们今天研求的。但他们还要踏梁父、登泰山,举行封禅大典,创立显赫的封号,给予尊贵的名称。 |
【原文注释】
〔1〕伊:发语词。肇:创建,初始。
〔2〕昊穹:李善注引张揖曰:“昊穹,春夏天名。”即指天。
〔3〕选:选(suàn),通“算”,数,算。辟(bì):君主。
〔4〕秦:指秦统一天下。
〔5〕率:遵循。迩:近。踵武:循着前#-666aa;的足迹走。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。踵,跟随。武,足迹。
〔6〕逖:逖(tì),远。风声: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颜师古注:“风声,总谓遗风嘉声。”
〔7〕纷纶:李善注引张揖曰:“纷纶,乱貌。”威蕤(ruí):茂盛。此指多。
〔8〕湮灭:湮(yān)灭,埋没,磨灭。»
〔9〕韶夏:李善注引文颖曰:“韶,明也。夏,大也。德明大。”
〔10〕号谥:指古代给予封泰山的帝王表示褒扬的称号。
〔11〕七十有二君:李善注引文颖曰:“封禅于泰山者,七十有二#-666aa;也。”
〔12〕“罔若淑”二句:李善注引#-666hh;虔曰:“无有始善而后不昌者,又无逆失而能存之者。”罔,无。若,顺。淑,善。畴,谁。
〔13〕轩辕:黄帝。»
〔14〕遐、邈:都是远的意思。
〔15〕五三:五,指五帝。三,指三王。
〔16〕风:即风声。
〔17〕“元首”二句:《尚书·益稷》:“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,庶事康哉。”《尚书易解》:“皋陶言君明则臣良,而众事皆安。”元首,指君主。股肱,喻群臣。
〔18〕后稷:名弃。舜时掌管农事的官,周朝的祖先。»
〔19〕公刘:古代周部族的祖先,相传为后稷的曾孙。»
〔20〕文王改制:李善注引文颖曰:“文王始开王业,改正朔,易#-666hh;色,太平之道,于是成也。”
〔21〕爰:及,到。郅(zhì)隆:昌盛,兴隆。郅,大,盛。
〔22〕行:道。越:于是。
〔23〕陵迟:衰落。»
〔24〕亡声:李善注引郑玄曰:“无声,无有恶声也。”
〔25〕慎所由:李善注:“言周之先王,创制垂业,既慎其规模,又谨其遗教也。”
〔26〕“故轨迹”二句:李善注:“夷、易,皆平也。言周之轨迹平易,易可遵奉也。”轨迹,法则,制度。
〔27〕“湛恩”二句:李善注:“言湛恩广大,易可丰厚也。”湛,同“沉”,深。厖(páng)、鸿,皆大的意思。丰,用作动词,使丰富、丰厚。
〔28〕宪:法令。度:法制,法度。著明:明显。
〔29〕则:效法。
〔30〕“垂统”二句:李善注引张揖曰:“垂,悬也。统,绪也。理,通也。文王重《易》六爻,穷理尽性,悬于后世,其道和顺,易续而明。孔子得错其象,而彖其辞。”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颜师古注:“统业直言所垂之业,其理至顺,故令后嗣易继之耳,非谓演《易》也。”
〔31〕:(qiǎng bǎo):同“襁褓”,指幼儿。此谓成王。
〔32〕崇冠:崇,尊崇。冠,覆盖,超过。二后:李善注引孟康曰:“二后,谓文、武也。周公辅成王以致太平,#-666ii;德冠于文、武者,遵法易故。”
〔33〕揆:揆(kuí),度量,揣度。元:始。
〔34〕都、卒:李善注引张揖曰:“都,于也。卒,终也。”攸(yōu):语助词,无义。
〔35〕殊尤:特异的,突出的。绝迹:卓绝的#-666ii;业,不寻常的事迹。
〔36〕显号、尊名:李善注:“谓封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