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《文选》 » 论四 » 陆士衡 > 夫先王知帝业至重,天下至旷+旷不可以偏制,重不可以…+

夫先王知帝业至重,天下至旷。旷不可以偏制,重不可以独任;任重必于借力,制旷终乎因人。故设官分职,所以轻其任也;并建五长,所以弘其制也。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,财其亲疏之宜,使万国相维,以成盘石之固;宗庶杂居,而定维城之业。又有以见绥世之长御,识人情之大方,知其为人不如厚己,利物不如图身;安上在于悦下,为己在乎利人。故《易》曰“说以使民,民忘其劳”,孙卿曰“不利而利之,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”。是以分天下以厚乐,而己得与之同忧;飨天下以丰利,而我得与之共害。利博则恩笃,乐远则忧深,故诸侯享食土之实,万国受世及之祚矣。夫然,则南面之君,各务其治,九服之民,知有定主,上之子爱,于是乎生,下之体信,于是乎结,世治足以敦风,道衰足以御暴。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,雄俊之士无所寄霸王之志。然后国安由万邦之思治,主尊赖群后之图身,譬犹众目营方,则天网自昶;四体辞难,而心膂获乂。三代所以直道,四王所以垂业也。原文解释

【原文】

夫先王知帝业至重note-name:夫先王知帝业至重1夫先王知帝业至重:李善注:“孙卿子曰:‘国者,天下之大器也,重任也。’”,天下至note-name:旷2旷:远。下文“旷不”“制旷”之“旷”同。。旷不可以偏制,重不可以独任;任重必于借力,制旷终乎note-name:因3因:依靠。人。故设官分职note-name:分职4分职:#-666dd;掌各自的职务。,所以轻其任也;并建五长note-name:五长5五长:即五等。,所以弘其制也。于是乎立其封疆note-name:封疆6封疆:疆界。谓划#-666dd;疆界分封。典:制度。之典,note-name:财7财:通“裁”,裁制,决定。亲:指同姓。疏:指异姓。宜:事宜。其亲疏之宜,使万国相note-name:维8维:连结。,以成盘石note-name:盘石9盘石:即磐石,厚而大的石头。之固;note-name:宗10宗:谓同姓者。庶:谓异姓者。庶杂居,而定维note-name:城11城:城墙。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怀德维宁,宗子维城。”之业。又有以见note-name:绥12绥:安定。御:治理,统治。世之长御,识人情之大方note-name:大方13大方:李善注:“法也。《吕氏春秋》曰:‘凡耕之大方,力者欲柔。’”,知其为人不如厚己,利物不如图身note-name:利物不如图身14利物不如图身:李善注:“《周易》曰:‘利物足以和义。’《庄子》曰:‘爱#-666aa;利物之谓仁。’《左氏传》:‘栾武子曰:季孙图其身,不忘其君。’”吕延济注:“是人之情皆欲如此,其为人君即不然也。”安上note-name:安上15安上:刘良注:“谓安居于#-666aa;上者,谓君王也。”在于悦下,为己在乎利人note-name:为己在乎利人16为己在乎利人:《春秋左传·文公十三年》:“邾子曰:‘苟利于民,孤之利也。天生民而树之君,以利之也。’”。故《易》曰“note-name:说17说:同“悦”。《周易·兑》:“说以先民,民忘其劳。”以使民,民忘其劳”,孙卿曰“不利而利之,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”note-name:“孙卿曰”二句18“孙卿曰”二句:孙卿,即荀卿、荀子。李善注:“孙卿子曰:‘不利而利之,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。不爱而用之,不如爱而后用之之#-666ii;也。利而后利(按后尚有“之”字),不如利而不利者之利也。爱而后用之,不如爱而弗用者之功也。利而不利,爱而不用者,取天下者也。利而后利之,爱而后用之者,保社稷者也。不利而利之,不爱而用之者,危国家者也。’”张铣注:“#-666aa;已失利而后利之,不如在利之时因更利之,则其利广矣,可谓惠而不费也。”。是以分天下以厚乐,而己得与之同忧;飨天下以丰利,而我得与之共害note-name:“飨天下”二句19“飨天下”二句:李善注:“孟子谓齐宣王曰:‘乐以天下,忧以天下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’赵歧曰:‘古贤君乐则以己之乐与天下同之,忧则以天下之忧与己#-666cc;之,如是,未有不王者也。’”吕向注:“厚乐之事、丰利之资与天下共#-666dd;享,则国之不理与诸侯同忧乃理矣,危害与诸侯共除乃安也。”飨,赏赐。。利note-name:博20博:广。笃:厚。李善注:“《吕氏春秋》曰:‘众封建,非以私贤也,所以博利博义也。利博义博则无敌也。’”则恩笃,乐远则忧深note-name:忧深21忧深:李周翰注:“谓忧天下之深也。”,故诸侯享食土note-name:食土22食土:犹言食邑,谓收封地上的赋税而食。实:财富。之实,万国受世及note-name:世及23世及:世袭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#-666aa;世及以为礼。”疏:“世及,诸侯传位自与家也。父子曰世,兄弟曰及。谓父传与子;无子,则兄传与弟也。”祚:福。之祚矣。夫然,则南面之君note-name:南面之君24南面之君:指诸侯。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,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时南面而坐。,各务其治,九服note-name:九服25九服:相传古代京都以外的地方按远近#-666dd;成九等,称九#-666hh;。泛指天下。之民,知有定主,上之子爱note-name:子爱26子爱:视民如子之爱。李善注引《周书》:“文王曰:‘周视民如子,爱也。’”,于是乎生,下之体信note-name:体信27体信:亲近,信从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先王能修礼以达义,体信以达顺。”,于是乎结,世治足以敦风,道衰足以御暴note-name:“世治”二句28“世治”二句:李周翰注:“立诸侯,若国理则足以#-666cc;敦风化也,王室衰则足以相援以御强暴也。”敦风,淳厚风教。。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,雄俊之士无所寄霸王之志note-name:“故强”二句29“故强”二句:吕向注:“言#-666dd;理名定,#-666aa;无争也。”。然后国安由万邦之思治,主尊赖群后note-name:群后30群后:诸侯。刘良注:“诸侯谨敬以事天子,则图身之本。”之图身,譬犹众note-name:目31目:网上的孔眼。以喻诸侯。营方,则天网note-name:天网32天网:喻天子。昶(chǎng):通“畅”,开通,开张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》:“善张网者引其纲,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。”自昶;四体note-name:四体33四体:四肢。也喻诸侯。辞难:李周翰注:“言诸侯能安四方以去其难,而天子之国获安也。”辞难,而心膂note-name:心膂34心膂:心和脊骨。也喻天子。《尚书·君牙》:“今命尔予翼,作股肱心膂。”乂(yì):安定。获乂。三代note-name:三代35三代:夏、商、周。直道:正直之道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斯民也,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。”所以直道,四王note-name:四王36四王:即四代,指虞舜、夏、商、周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三王四代惟其师。”所以垂业也。

阅读辅助提示: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,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。

【翻译】

先王知道帝业的极端重要,天下的极端广大。广大不可以单#-666ll;治理,重要不可以#-666ll;自承担责任;责任重大必须借助他#-666aa;的力量,治理广大的疆土终究要依靠别#-666aa;。因此设置官位使各掌其职,目的在于减轻他的负担;同时建立五等的#-666dd;封制度,目的在于扩散其治国的权力。于是乎建立了划#-666dd;疆界的#-666dd;封制度,裁定了有关亲疏的事宜,使万国互相连结,以形成磐石般的坚固;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杂居,而形成了如城墙般稳固的基业。又有的因看见安定之世的长治之法,了解#-666aa;之常情所遵循的大法,知道人们往往认为为别人不如厚待自己,加利于物不如为自身打算;因而明白了要安居上位在于使下民#guoxue666-com;兴,为自己在乎有利于人。所以《周易》说“以悦民之道驱使民众,民众就会忘记他们的劳累”,孙卿说“在人无利的情况下使之得利,不如在人有利的情况下再使之得利为有利”。所以将天下分给诸侯以增加他们的快乐,而自己就可以同他们#-666cc;同承担忧患;赏赐天下以增加诸侯的利益,而我就可以同他们#-666cc;同对付祸害。利益广布则恩宠深厚,快乐远播则忧虑深沉,所以诸侯能够享受封土的财富,万国能够享受世袭的福分。这样,南面之君就可以各自管理政务,天下的民众就知道有了固定的君主,君上视民如子之爱于是乎就可以产生,下民的信从就可以同上情连结起来,世道太平足可以淳厚风教,君道衰微足可以#-666cc;御强暴。所以强大坚毅的诸侯国不能#-666ll;拥一时之势,雄武特智之士也无从寄托自己的霸王之志。然后由于万国都想太平因而实现了国家的安定,依靠各诸侯对自身长远利益的考虑而实现了天子的尊崇,就像众多的网眼都撑成四方,那么天网就自然地开张了一样;又像四肢排除了外来的险难,而心脏和脊骨就获得了安定一样。这就是三代之所以形成正直之道,四代之所以传下基业的原因。

原文翻译

夫先王知帝业至重,天下至旷。旷不可以偏制,重不可以独任;任重必于借力,制旷终乎因人。故设官分职,所以轻其任也;并建五长,所以弘其制也。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,财其亲疏之宜,使万国相维,以成盘石之固;宗庶杂居,而定维城之业。又有以见绥世之长御,识人情之大方,知其为人不如厚己,利物不如图身;安上在于悦下,为己在乎利人。故《易》曰“说以使民,民忘其劳”,孙卿曰“不利而利之,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”。是以分天下以厚乐,而己得与之同忧;飨天下以丰利,而我得与之共害。利博则恩笃,乐远则忧深,故诸侯享食土之实,万国受世及之祚矣。夫然,则南面之君,各务其治,九服之民,知有定主,上之子爱,于是乎生,下之体信,于是乎结,世治足以敦风,道衰足以御暴。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,雄俊之士无所寄霸王之志。然后国安由万邦之思治,主尊赖群后之图身,譬犹众目营方,则天网自昶;四体辞难,而心膂获乂。三代所以直道,四王所以垂业也。

先王知道帝业的极端重要,天下的极端广大。广大不可以单#-666ll;治理,重要不可以#-666ll;自承担责任;责任重大必须借助他#-666aa;的力量,治理广大的疆土终究要依靠别#-666aa;。因此设置官位使各掌其职,目的在于减轻他的负担;同时建立五等的#-666dd;封制度,目的在于扩散其治国的权力。于是乎建立了划#-666dd;疆界的#-666dd;封制度,裁定了有关亲疏的事宜,使万国互相连结,以形成磐石般的坚固;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杂居,而形成了如城墙般稳固的基业。又有的因看见安定之世的长治之法,了解#-666aa;之常情所遵循的大法,知道人们往往认为为别人不如厚待自己,加利于物不如为自身打算;因而明白了要安居上位在于使下民#guoxue666-com;兴,为自己在乎有利于人。所以《周易》说“以悦民之道驱使民众,民众就会忘记他们的劳累”,孙卿说“在人无利的情况下使之得利,不如在人有利的情况下再使之得利为有利”。所以将天下分给诸侯以增加他们的快乐,而自己就可以同他们#-666cc;同承担忧患;赏赐天下以增加诸侯的利益,而我就可以同他们#-666cc;同对付祸害。利益广布则恩宠深厚,快乐远播则忧虑深沉,所以诸侯能够享受封土的财富,万国能够享受世袭的福分。这样,南面之君就可以各自管理政务,天下的民众就知道有了固定的君主,君上视民如子之爱于是乎就可以产生,下民的信从就可以同上情连结起来,世道太平足可以淳厚风教,君道衰微足可以#-666cc;御强暴。所以强大坚毅的诸侯国不能#-666ll;拥一时之势,雄武特智之士也无从寄托自己的霸王之志。然后由于万国都想太平因而实现了国家的安定,依靠各诸侯对自身长远利益的考虑而实现了天子的尊崇,就像众多的网眼都撑成四方,那么天网就自然地开张了一样;又像四肢排除了外来的险难,而心脏和脊骨就获得了安定一样。这就是三代之所以形成正直之道,四代之所以传下基业的原因。

【原文注释】

〔1〕夫先王知帝业至重:李善注:“孙卿子曰:‘国者,天下之大器也,重任也。’”

〔2〕:远。下文“旷不”“制旷”之“旷”同。

〔3〕:依靠。

〔4〕分职#-666dd;掌各自的职务。

〔5〕五长:即五等。

〔6〕封疆:疆界。谓划#-666dd;疆界分封。典:制度。»

〔7〕:通“裁”,裁制,决定。亲:指同姓。疏:指异姓。宜:事宜。

〔8〕:连结。

〔9〕盘石:即磐石,厚而大的石头。»

〔10〕:谓同姓者。庶:谓异姓者。

〔11〕:城墙。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怀德维宁,宗子维城。”

〔12〕:安定。御:治理,统治。

〔13〕大方:李善注:“法也。《吕氏春秋》曰:‘凡耕之大方,力者欲柔。’”

〔14〕利物不如图身:李善注:“《周易》曰:‘利物足以和义。’《庄子》曰:‘爱#-666aa;利物之谓仁。’《左氏传》:‘栾武子曰:季孙图其身,不忘其君。’”吕延济注:“是人之情皆欲如此,其为人君即不然也。”

〔15〕安上:刘良注:“谓安居于#-666aa;上者,谓君王也。”

〔16〕为己在乎利人:《春秋左传·文公十三年》:“邾子曰:‘苟利于民,孤之利也。天生民而树之君,以利之也。’”

〔17〕:同“悦”。《周易·兑》:“说以先民,民忘其劳。”

〔18〕“孙卿曰”二句:孙卿,即荀卿、荀子。李善注:“孙卿子曰:‘不利而利之,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。不爱而用之,不如爱而后用之之#-666ii;也。利而后利(按后尚有“之”字),不如利而不利者之利也。爱而后用之,不如爱而弗用者之功也。利而不利,爱而不用者,取天下者也。利而后利之,爱而后用之者,保社稷者也。不利而利之,不爱而用之者,危国家者也。’”张铣注:“#-666aa;已失利而后利之,不如在利之时因更利之,则其利广矣,可谓惠而不费也。”

〔19〕“飨天下”二句:李善注:“孟子谓齐宣王曰:‘乐以天下,忧以天下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’赵歧曰:‘古贤君乐则以己之乐与天下同之,忧则以天下之忧与己#-666cc;之,如是,未有不王者也。’”吕向注:“厚乐之事、丰利之资与天下共#-666dd;享,则国之不理与诸侯同忧乃理矣,危害与诸侯共除乃安也。”飨,赏赐。

〔20〕:广。笃:厚。李善注:“《吕氏春秋》曰:‘众封建,非以私贤也,所以博利博义也。利博义博则无敌也。’”

〔21〕忧深:李周翰注:“谓忧天下之深也。”

〔22〕食土:犹言食邑,谓收封地上的赋税而食。实:财富。

〔23〕世及:世袭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#-666aa;世及以为礼。”疏:“世及,诸侯传位自与家也。父子曰世,兄弟曰及。谓父传与子;无子,则兄传与弟也。”祚:福。»

〔24〕南面之君:指诸侯。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,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时南面而坐。

〔25〕九服:相传古代京都以外的地方按远近#-666dd;成九等,称九#-666hh;。泛指天下。»

〔26〕子爱:视民如子之爱。李善注引《周书》:“文王曰:‘周视民如子,爱也。’”

〔27〕体信:亲近,信从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先王能修礼以达义,体信以达顺。”

〔28〕“世治”二句:李周翰注:“立诸侯,若国理则足以#-666cc;敦风化也,王室衰则足以相援以御强暴也。”敦风,淳厚风教。

〔29〕“故强”二句:吕向注:“言#-666dd;理名定,#-666aa;无争也。”

〔30〕群后:诸侯。刘良注:“诸侯谨敬以事天子,则图身之本。”»

〔31〕:网上的孔眼。以喻诸侯。

〔32〕天网:喻天子。昶(chǎng):通“畅”,开通,开张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》:“善张网者引其纲,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。”»

〔33〕四体:四肢。也喻诸侯。辞难:李周翰注:“言诸侯能安四方以去其难,而天子之国获安也。”»

〔34〕心膂:心和脊骨。也喻天子。《尚书·君牙》:“今命尔予翼,作股肱心膂。”乂(yì):安定。»

〔35〕三代:夏、商、周。直道:正直之道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斯民也,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。”»

〔36〕四王:即四代,指虞舜、夏、商、周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三王四代惟其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