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文选》嵇叔夜
嵇康(223—262),字叔夜,谯郡铚(今安徽宿州西)人。三国魏晋著名文学家、哲学家、音乐家。早孤,有奇才,远迈不群。官拜中散大夫,世称嵇中散。“竹林七贤”之一。天质自然,恬静寡欲,崇尚老庄,常言养生服食之事,著《养生论》。但亦尚奇任侠,刚肠嫉恶,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。写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痛骂山涛并以满腔愤慨抨击时政。不久,即被害。
嵇康诗歌长于四言,着重表现一种清逸脱俗的境界。散文语言犀利,放逸洒脱,鄙弃礼俗,“多抒感愤”。其《声无哀乐论》及《琴赋》,都是描写音乐的名篇,对音乐美学理论的论述颇有价值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有集十五卷,在宋代仅存十卷。《晋书》有传。鲁迅辑校有《嵇康集》。
琴赋一首 并序
此赋对琴的材料、制作、构造、琴音、琴德及美感作用,做了详尽的描绘。从形式上看,《琴赋》对王子渊《洞箫赋》、马融《长笛赋》等多有因袭,亦强调音乐教化以使人淡泊心志、超然物外为上,这些于时均“巧构形似,未脱窠臼”(钱锺书《管锥编》)。但王、马于乐声之描绘曲尽其致,嵇康则重于借琴音而析乐理。他骨子里反对儒家“移风易俗,莫善于乐”的观点,肯定“新声”之美妙。他重视民间音乐,认为音乐感受主要在于内心,这种思想到《声无哀乐论》就更明显了。所以刘勰称其辨声:“师心独见《文心雕龙·论说》)钱锺书赞他:“嵇体物研几,衡珠剖粒,思之慎而辨之明,前载得未曾有。”(《管锥编》)
余少好音声,长而玩之。以为物有盛衰,而此无变;滋味有厌,而此不倦。可以导养神气,宣和情志。处穷独而不闷者,莫近于音声也。是故复之而不足,则吟咏以肆志;吟咏之不足,则寄言以广意。原文与解释 »
惟椅梧之所生兮,托峻岳之崇冈。披重壤以诞载兮,参辰极而高骧。含天地之醇和兮,吸日月之休光。郁纷纭以独茂兮,飞英蕤于昊苍。夕纳景于虞渊兮,旦晞干于九阳。经千载以待价兮,寂神跱而永康。原文与解释 »
且其山川形势:则盘纡隐深,磪嵬岑岩。互岭巉岩,岞崿岖崯。丹崖崄 ,青壁万寻。若乃重 增起,偃蹇云覆。邈隆崇以极壮,崛巍巍而特秀。蒸灵液以播云,据神渊而吐溜。原文与解释 »
若论其体势,详其风声:器和故响逸,张急故声清,间辽故音庳,弦长故徽鸣。性洁静以端理,含至德之和平。诚可以感荡心志,而发泄幽情矣!原文与解释 »
乱曰:愔愔琴德,不可测兮。体清心远,邈难极兮。良质美手,遇今世兮。纷纶翕响,冠众艺兮。识音者希,孰能珍兮?能尽雅琴,唯至人兮!原文与解释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