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礼》冬官 考工记
《周礼》原书缺《冬官》,汉人揣摩全书体例意旨而以《考工记》补之,凑足六篇之数,仍以《冬官》为其篇名。实际上,据原书创作者在《天官·大宰》中对六官各自所执掌功能的总体构想,冬官系统当为“事官”,掌“事典”,其职能即《天官·小宰》所指的“事职”,包括了“富邦国”“养万民”“生百物”等丰富的工农业生产技术与服务保障内涵,其内容当不限于《考工记》所列出的具体工种。据清人江永在《周礼疑义举要》一书中考证:根据《周礼》原作者在《天官·大宰》等处的总述,冬官之长曰大司空,其副职曰小司空,其属职见于全书其他各处者,计有匠师、梓师、豕人、啬夫、司里、水师、玉人、雕人、漆氏、陶正、圬人、舟牧、轮人、车人、刍人等十五职,然而这些职务仅玉人、轮人、车人三者出现在《考工记》中,其余十二职虽然明显符合原书拟定的“冬官”功能范畴,在其他地方亦有提及,却并未出现于《考工记》。据后世学者考证,《考工记》是战国后期学者编纂的一部独立著作,简要总结了战国时期一些常见部门的生产技术,该书立足现实,并无意于完整实现“富邦国”“养万民”“生百物”的《周礼》式宏大目标。既然该书自成体系且自汉代以来传承不绝,则我们也不必专门再去深究它和或许存在(也许是本来就未写出)的《周礼·冬官司空》的差别,而不妨对其结构和内容特色另行分析。《考工记》全篇“总叙”第一句“国有六职,百工与居一焉”之后,即有专门一小节总论百工分工,我们也可据此概述:“凡攻木之工七”,一曰轮人,制作车轮与车盖;二曰舆人,制作车厢;三曰弓人,制作弓;四曰庐人,制作戈、戟、殳、矛等长兵器的木柄;五曰匠人,负责营建宫室、城郭、门墙、修建道路及开挖沟渠等;六曰车人,制作耒等农具和大车等;七曰梓人,制作悬挂钟磬的筍虡,以及饮器与射侯。“攻金之工六”,一曰筑氏,刊削简札的“削”;二曰治氏,制作田猎用的杀矢,以及戈和戟的金属部分;三曰凫氏,制作钟;四曰栗氏,制作豆、区、鬴等量器,五曰段氏,原书阙文;六曰桃氏,制作剑。“攻皮之工五”,一曰函人,制甲衣;二曰鲍人,鞣制皮革;三曰 [缺字] 人,制皮鼓;四曰裘氏,五曰韦氏,原文俱缺。“设色之工五”,一曰画,二曰缋,记文中总称为“画缋之事”;三曰钟师,掌染羽毛,四曰筐人,原文缺;五曰 [缺字] 氏,掌湅丝、帛。“刮摩之工五”,一曰玉人,制作圭、璧、琮、璋等玉器,二曰楖人,三曰雕人,原文俱缺;四曰磬氏,制作磬,五曰矢人,制作矢。“搏埴之工二”,一曰陶人,制作甗、盆、甑、鬲、庾等陶器;二曰瓬人,制作簋、豆。以上六大类,总计三十个工种。
总叙
知者创物,巧者述之,守之世,谓之工。百工之事,皆圣人之作也。烁金以为刃,凝土以为器,作车以行陆,作舟以行水:此皆圣人之所作也。原文与解释 »
轮人
轮人为轮,斩三材必以其时。三材既具,巧者和之。毂也者,以为利转也;辐也者,以为直指也;牙也者,以为固抱也。轮敝,三材不失职,谓之完。原文与解释 »
玉人
玉人之事:镇圭尺有二寸,天子守之;命圭九寸,谓之桓圭,公守之;命圭七寸,谓之信圭,侯守之;命圭七寸,谓之躬圭,伯守之。原文与解释 »
天子圭中必。四圭尺有二寸,以祀天。大圭长三尺,杼上,终葵首,天子服之。土圭尺有五寸,以致日,以土地。祼圭尺有二寸,有瓒,以祀庙。琬圭九寸而缫,以象德。琰圭九寸,判规,以除慝,以易行。原文与解释 »
大璋、中璋九寸,边璋七寸,射四寸,厚寸,黄金勺,青金外,朱中,鼻寸,衡四寸,有缫。天子以巡守,宗祝以前马。大璋亦如之,诸侯以聘女。原文与解释 »
瓬人
辀人为辀。辀有三度,轴有三理。国马之辀深四尺有七寸,田马之辀深四尺,驽马之辀深三尺有三寸。轴有三理:一者以为媺也;二者以为久也;三者以为利也。原文与解释 »
五分其轸间,以其一为之轴围。十分其辀之长,以其一为之当兔之围。参分其兔围,去一以为颈围。五分其颈围,去一以为踵围。原文与解释 »
筑氏
冶氏
桃氏
桃氏为剑。腊广二寸有半寸,两从半之。以其腊广为之茎围,长倍之。中其茎,设其后。参分其腊广,去一以为首广,而围之。原文与解释 »
身长五其茎长,重九锊,谓之上制,上士服之;身长四其茎长,重七锊,谓之中制,中士服之;身长三其茎长,重五锊,谓之下制,下士服之。原文与解释 »
凫氏
凫氏为钟。两栾谓之铣,铣间谓之于,于上谓之鼓,鼓上谓之钲,钲上谓之舞,舞上谓之甬,甬上谓之衡。钟县谓之旋,旋虫谓之干。钟带谓之篆,篆间谓之枚,枚谓之景。于上之攠谓之隧。原文与解释 »
栗氏
函人
鲍人
画缋
土以黄,其象方。天时变。火以圜,山以章,水以龙,鸟、兽、蛇。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,谓之巧。凡画缋之事,后素功。原文与解释 »
钟氏
x氏
湅帛,以栏为灰,渥淳其帛,实诸泽器,淫之以蜃。清其灰而盝之,而挥之,而沃之,而盝之,而涂之,而宿之,明日沃而盝之,昼暴诸日,夜宿诸井,七日七夜,是谓水湅。原文与解释 »
磬氏
磬氏为磬,倨句一矩有半。其博为一,股为二,鼓为三。参分其股博,去一以为鼓博;参分其鼓博,以其一为之厚。已上则摩其旁,已下则摩其耑。原文与解释 »
矢人
参分其长而杀其一。五分其长而羽其一,以其笴厚为之羽深。水之以辨其阴阳,夹其阴阳以设其比,夹其比以设其羽。参分其羽以设其刃,则虽有疾风,亦弗之能惮矣。原文与解释 »
前弱则俯,后弱则翔,中弱则纡,中强则扬;羽丰则迟,羽杀则趮。是故夹而摇之,以视其丰杀之节也,桡之以视其鸿杀之称也。原文与解释 »
陶人
陶人为甗,实二鬴,厚半寸,唇寸。盆,实二鬴,厚半寸,唇寸。甑,实二鬴,厚半寸,唇寸,七穿。鬲,实五觳,厚半寸,唇寸。庾,实二觳,厚半寸,唇寸。原文与解释 »
梓人
厚唇,弇口,出目,短耳,大胸,燿后,大体,短脰,若是者谓之臝属,恒有力而不能走,其声大而宏。有力而不能走,则于任重宜;大声而宏,则于钟宜:若是者以为钟虡,是故击其所县,而由其虡鸣。原文与解释 »
锐喙,决吻,数目,顅脰,小体,骞腹,若是者谓之羽属,恒无力而轻,其声清阳而远闻。无力而轻,则于任轻宜;其声清阳而远闻,于磬宜:若是者以为磬虡,故击其所县,而由其虡鸣。原文与解释 »
梓人为饮器,勺一升,爵一升,觚三升。献以爵而酬以觚,一献而三酬,则一豆矣。食一豆肉,饮一豆酒,中人之食也。凡试梓饮器,乡衡而实不尽,梓师罪之。原文与解释 »
祭侯之礼,以酒脯醢,其辞曰:“惟若宁侯,毋或若女不宁侯,不属于王所。故抗而射女。强饮强食,诒女曾孙诸侯百福。”原文与解释 »
庐人
凡为殳,五分其长,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;参分其围,去一以为晋围;五分其晋围,去一以为首围。凡为酋矛,参分其长,二在前,一在后而围之;五分其围,去一以为晋围;参分其晋围,去一以为刺围。原文与解释 »
凡试庐事,置而摇之,以视其蜎也;灸诸墙,以视其桡之均也;横而摇之,以视其劲也。六建既备,车不反复,谓之国工。原文与解释 »
匠人
王宫门阿之制五雉,宫隅之制七雉,城隅之制九雉。经涂九轨,环涂七轨,野涂五轨。门阿之制,以为都城之制。宫隅之制,以为诸侯之城制。环涂以为诸侯经涂,野涂以为都经涂。原文与解释 »
车人
车人为耒,庛长尺有一寸,中直者三尺有三寸,上句者二尺有二寸。自其庛缘其外,以至于首,以弦其内,六尺有六寸,与步相中也。坚地欲直庛,柔地欲句庛。直庛则利推,句庛则利发。倨句磬折,谓之中地。原文与解释 »
弓人
弓人为弓,取六材必以其时。六材既聚,巧者和之。干也者,以为远也;角也者,以为疾也;筋也者,以为深也;胶也者,以为和也;丝也者,以为固也;漆也者,以为受霜露也。原文与解释 »
凡取干之道七:柘为上,檍次之,檿桑次之,橘次之,木瓜次之,荆次之,竹为下。凡相干,欲赤黑而阳声:赤黑则乡心,阳声则远根。凡析干,射远者用埶,射深者用直。居干之道,菑栗不迆,则弓不发。原文与解释 »
凡相胶,欲朱色而昔。昔也者,深瑕而泽, [缺字] 而抟廉。鹿胶青白,马胶赤白,牛胶火赤,鼠胶黑,鱼胶饵,犀胶黄。凡昵之类不能方。原文与解释 »
凡相筋,欲小简而长,大结而泽。小简而长,大结而泽,则其为兽必剽,以为弓,则岂异于其兽?筋欲敝之敝,漆欲测,丝欲沈。原文与解释 »
凡为弓,冬析干而春液角,夏治筋,秋合三材,寒奠体,冰析灂。冬析干则易,春液角则合,夏治筋则不烦,秋合三材则合,寒奠体则张不流,冰析灂则审环,春被弦,则一年之事。原文与解释 »
凡居角,长者以次需,恒角而短,是谓逆桡,引之则纵,释之则不校。恒角而达,辟如终绁,非弓之利也。今夫茭解中有变焉,故校;于挺臂中有柎焉,故剽。恒角而达,引如终绁,非弓之利。原文与解释 »
挢干欲孰于火而无赢,挢角欲孰于火而无燂,引筋欲尽而无伤其力,煮胶欲孰而水火相得,然则居旱亦不动,居湿亦不动。原文与解释 »
弓有六材焉,维干强之,张如流水;维体防之,引之中参;维角 [缺字] 之,欲宛而无负弦,引之如环,释之无失体,如环。原文与解释 »
材美,工巧,为之时,谓之参均;角不胜干,干不胜筋,谓之参均;量其力有三均;均者三,谓之九和。九和之弓,角与干权。筋三侔,胶三锊,丝三邸,漆三斞,上工以有余,下工以不足。原文与解释 »
往体多,来体寡,谓之夹、臾之属,利射侯与弋。往体寡,来体多,谓之王弓之属,利射革与质。往体、来体若一,谓之唐弓之属,利射深。原文与解释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