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列子》说符篇
“说”,即论说;“符”,即符号、验证。所谓“说符”,就是对事物加以事实上的论说或逻辑上的验证。验证的基本内容是事物“倚伏相推”的关系。之所以要验证,是由于“事故无方”;怎样验证,则是掌握“变通之会”。本篇的寓言和故事多达30个。如若将其归类,可以分为:一、说明“恃道而不恃智巧”的;二、逢其时则昌,失其时则亡的;三、名实应相符,不能因名害实;四、居后持胜,慎善自处;五、名利善恶相随,应以善待人;六、治身治国,终归符验的。总而言之,说符就是讲人的主观意志要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。本篇的中心思想就是讲“心合于道”,即在纷纭的万事万象中做到见微知著。知其变化之由,明善恶之归宿,察祸福之所倚,才能做到“心合于道”,遇事应对自如。文中众多寓言故事皆寓此理。
列子曰:“色盛者骄,力盛者奋,未可以语道也。故不班白语道,失,而况行之乎?故自奋则人莫之告。人莫之告,则孤而无辅矣。贤者任人,故年老而不衰,智尽而不乱。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。”原文与解释 »
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,三年而成。锋杀茎柯,毫芒繁泽,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。此人遂以巧食宋国。子列子闻之,曰:“使天地之生物,三年而成一叶,则物之有叶者寡矣。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。”原文与解释 »
杨朱之弟曰布,衣素衣而出。天雨,解素衣,衣缁衣而反。其狗不知,迎而吠之。杨布怒,将扑之。杨朱曰:“子无扑矣!子亦犹是也。向者使汝狗白而往,黑而来,岂能无怪哉?”原文与解释 »
齐有贫者,常乞于城市。城市患其亟也,众莫之与。遂适田氏之厩,从马医作役而假食。郭中人戏之曰:“从马医而食,不以辱乎?”乞儿曰:“天下之辱莫过于乞。乞犹不辱,岂辱马医哉?”原文与解释 »
人有枯梧树者,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,其邻人遽而伐之。邻人父因请以为薪。其人乃不悦,曰:“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。与我邻,若此其险,岂可哉?”原文与解释 »
人有亡鈇者,意其邻之子,视其行步,窃鈇也;颜色,窃鈇也;言语,窃也;动作态度,无为而不窃鈇也。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,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,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。原文与解释 »
白公胜虑乱,罢朝而立,倒仗策, 錣上贯颐,血流至地而弗知也。郑人闻之曰:“颐之忘,将何不忘哉?”意之所属著,其行足踬株埳,头抵植木,而不自知也。原文与解释 »
昔齐人有欲金者,清旦衣冠而之市,适鬻金者之所,因攫其金而去。吏捕得之,问曰:“人皆在焉,子攫人之金何?”对曰:“取金之时,不见人,徒见金。”原文与解释 »